近日整理了一些大家比較關心的對木屋的疑問,解答很全面,感興趣的童鞋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木屋可移動嗎?
木屋由于工業化生產,現場裝配,并且固定裝飾少,一次安裝之后,如有需要可以拆卸遷移。
2、木屋的維護保養是怎樣的?
木屋由于材料均一、結構簡單,所需要的維護保養工作遠低于普通建筑。木屋所特有的墻體沉降的對策在設計、制造時即被全面考慮,在完工后兩年中逐漸自然沉降至預定位置,不需要用戶干預,僅需要定期緊固螺栓,稍加指導,即便主婦也能獨立完成。像普通房屋一樣,房屋內外的油漆需要定期更新,這個時間間隔是十年。
3、木屋適于哪類建筑
木屋適合建設面積不超過六百平方米、地上兩層的獨立房屋,可以用做別墅、小型會所、咖啡茶座等,這類應用結構簡單、風格突出,而且建設時間短,迎合了木屋的特征。但是,木屋的應用不限于此,我們公司成功完成過如酒店、高級會所等大型公用建筑的制造,單棟面積可達三、四千平方米。
4、木屋的建筑周期有多長?
建筑需要的時間和房屋的面積、結構的復雜程度以及使用的人工數量有很大的關系,一般而言,對于一個三百平方米的別墅,使用十個工人,大概需要一個月至一個半月的時間。
5、木屋采用什么樣的屋面瓦?
任何適用于普通建筑的屋面瓦皆可用于木屋,我們在中國的項目已經分別采用過仿真茅草、瀝青瓦等,其他種類的也沒有任何問題,只是需要預先知會,好在設計之時予以考慮。
6、比照普通房屋,木屋是否很貴?
木屋消耗的是珍貴的寒帶森林資源,是建筑產品中主材進口的品種,必然比普通建筑的代價稍高。但是建設木屋是實木打造,規避了花費大量精力和金錢的裝修工程,也不必過幾年進行翻新,即便不計算對生活品質以及健康帶來的價值,其綜合成本未必比普通建筑高多少。如果在同等品質下,木屋更加是物超所值。
7、木屋是否需要基礎?要求是怎樣的?
木屋需要一個基礎,但是由于木屋自重輕,從理論上說比普通建筑需要低一些的基礎強度,很多木屋僅僅用幾個混凝土柱就托起來了,因而其基礎的經濟性更好。
8、木屋保暖性怎么樣?
和混凝土墻相比,原木的導熱系數是其二十分之一,人類至今還無法像原木一樣多孔、性質穩定的代用材料。
9、木屋會否腐爛?
木材的腐爛,是因為長期在相當潮濕的環境中招致。木材是纖維質的材料,本身對外界的水分有吐納的功能,因而對于短期的潮濕自能抵御,而連續數月一日不停的陰雨在中國任何地方的氣候條件是不可能的。對于基地地形和建筑本身可能形成的積水和潮濕聚集,在建造設計規范以及施工中都得到規避(比如要求基礎在地面以上60厘米)。因而,這是不用用戶操心的方面。
10、木屋耐久性怎樣?
在日本,我們見到了幾百年歷史的法隆寺,因此一棟規劃合理、施工保證的木屋,使用幾十年至一百年沒有問題。木材是天然材料,不會像鋼鐵一樣腐蝕,也不會像混凝土一樣會碳化,因而可能是人類目前能找到的耐久的建筑材料。
11、木屋是否在消防上有隱患?
評定房屋的消防等級,主要是考評房屋發生火災后在失去結構強度之前留給室內人群的逃生時間以及燃燒時是否產生有毒氣體。首先,融嘉木屋采用的大體積木材燃點比較高,很難形成火勢;其次,相比于一個小時即失去結構強度而坍塌的鋼結構,其失去結構強度需要兩個小時,大大增加逃生時間;再次,木屋全部是木材建設,燃燒時不會象普通房子一樣產生各種有毒氣體。因而,木屋雖然可燃,但并不比普通房屋多一些隱患。
12、木屋能否建在海邊木材的大敵是酸性物質,而堿性物?
木材的大敵是酸性物質,而堿性物質相反對木材有一種保護作用。所以以堿性為特征的濱海地區,不會對木屋有不利影響。木屋多的地區,也恰恰在歐洲和日本等沿海國家。
12、木屋的防腐
木材腐朽是受木腐菌侵害的結果。木腐菌體內的水解酶能將組成木材細胞壁的纖維素、木質素及細胞內含物分解作為養料,使木材的強度逐漸降低,直至失去全部承載能力。
木腐菌的生長必須同時具備下列三個條件:木材含水率高于18%;溫度在 2~35°C的范圍內;有氧氣供應。如能去除其中之一,即可防止腐朽。中國有“千年不爛井底木”的古話,是說明木材在水中缺氧而不腐。木結構與人類生活分不開,溫度和氧氣無法排除,只能將木材含水率控制在18%以內,即使其處于干燥狀態,防止木腐菌的侵蝕。因此,要求木結構各個部分,特別是支座節點等關鍵部位,要處于通風良好的條件下,即使一時受潮,也能及時風干。故在設計木結構時,首先要考慮結構的構造防腐措施:如設置隔溫頂棚的木屋蓋,必須將頂棚吊在木屋架下弦下面,并使下弦底面與隔溫層保持一定距離,使整個屋架位于同一溫度場內。如將隔溫層置于木屋架下弦之上,則只好將屋架的支座節點砌在墻內,構成封閉的空間,以保證隔溫層下面的正溫度場的良好效果。但當屋檐稍有滲漏,就能浸濕支座節點,由于處于封閉狀態,難以短期風干。木材只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含水率高于18%,木腐菌就能生長,而木腐菌在繁殖過程中將要排出數倍于原來用以維持生長的水分,濕潤毗鄰的木材,產生惡性循環,使腐朽蔓延。過去不少木屋架的支座節點曾因此而嚴重腐朽毀壞,甚至引起整個屋蓋的塌倒。
埋入土中的木電桿或木樁,在土層表面上、下一個區段內,被土中的水分侵濕,又有氧氣供應,所以遭致腐朽。深埋于土中的部分不腐的原因是缺氧。地表以上較高部分不腐的原因是缺水(即含水率低于18%)。因此,對于經常受潮或間歇受潮的木結構或構件,以及不得不封閉在墻內的木梁端頭或木磚等,都必須用防腐劑處理以防木腐菌繁殖生長。
防腐劑是由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學品配制的,分水溶性、油溶性、油類及漿膏等幾種。對于經常受潮的木構件,宜采用屬于油類防腐劑的混合防腐油,也稱蒽油,由煤雜酚油(即木材防腐油)和煤焦油配制,遇水不易流失,藥效較長。瀝青在外觀上呈黑色粘滯狀,與蒽油類似,常被誤用作防腐劑。但瀝青只能防水而不能防腐,用瀝青涂在未經干燥的木材上,則適得其反,阻礙了木材的風干。
不同的樹種木材,由于細胞的內含物不同其耐腐性也有差別。馬尾松、樺木等即屬于耐腐性差的樹種。對于同一樹種的木材,邊材較心材易腐,所以邊材所占比率較大的樹種,其耐腐性也較差。當采用這些樹種的木材制作木結構時,均應用防腐劑處理、木屋的防蟲
蛀蝕木材的昆蟲主要有白蟻和甲蟲。白蟻的危害較甲蟲廣泛而嚴重。
白蟻是一種活動隱蔽,過群體生活的昆蟲。在世界上共有2000多種,在中國也有近百種之多,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和南方溫暖潮濕地區。白蟻以木材為主要食料,也離不開水分,且其生活有畏光性,到巢外取食,都在泥土筑成的蟻路中行進。故常在有木構件或木制品而靠近水源的地方筑巢。因此廚房、浴室等處陰暗潮濕部位的木構件易受白蟻蛀蝕。
在中國常見的危害木材的甲蟲是家天牛、家茸天牛、粉蠹和長蠹。天牛以木材的纖維為食,幼蟲在木材內蛀成坑道,老熟后在坑道末端成蛹,成蟲羽化后向外咬一橢圓形孔飛出。主要危害木麻黃等闊葉樹材。粉蠹及長蠹以木材的淀粉和醣類為食,故以危害闊葉樹材的邊材為主。成蟲喜在木材表面的管孔中產卵。因此管孔較大的櫟木、山核桃、刺槐等樹種受害烈。幼蟲將木材內部蛀成粉末狀,只剩下一層薄薄的外殼,表面上小蟲眼密布,其周圍常有粉末狀蛀屑。
甲蟲主要侵害含水率較低的干燥木材,而白蟻對潮濕的木材為害較烈。所以采取構造上的防潮措施,使木構件與水源隔斷,對減小白蟻的危害,有一定的效果。但構造上的防潮對防蟲僅是一種輔助措施,凡是有白蟻或甲蟲的地區,木結構和木制品均應用防蟲藥劑處理。
楠木、紫檀、柚木等樹種有較強的抗白蟻性,杉木、柳杉、樟木等也有一定的抗白蟻性,但多數樹種木材皆易受白蟻危害,如馬尾松易受白蟻蛀蝕。所以對于易受白蟻危害的樹種木材制作的木結構或木制品,都要用防蟲藥劑處理。
為了保證木結構的耐久性,目前世界各國都采用既能防腐又能防蟲的藥劑。如用硼酸、硼砂和五氯酚鈉配制的硼酚合劑,是一種水溶性的藥劑,可將木構件浸泡在藥劑的水溶液中,若每立方米木材能吸收~6千克的藥劑(干劑重量),則能達到防腐防蟲的目的。由于這種藥劑遇水容易流失,故只宜用于不受潮的木構件。對易受潮的木構件,則應采用油溶性的五氯酚、林丹合劑。